当前位置:二手挖掘机奇闻世界上最大的蛤 太平洋潜泥蛤水管可伸展1.3米
世界上最大的蛤 太平洋潜泥蛤水管可伸展1.3米
2022-05-22

世界上最大的蛤有多大?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abrupta),俗名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是一种海产贝类,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最大的蛤等相关内容。

形态特征

太平洋潜泥蛤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海洋软体动物,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壳薄,两侧对称相等,身体侧扁,前后不等边;壳体全由霰石所构成,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无珍珠壳层;小月面与楯纹面发育不佳;壳顶不突出;内韧带位於一个匙状的著带板上状(称之“内韧托”);闭壳肌为异柱型;在两壳各有一个类似主齿的瘤状突起(与异齿型铰齿的主齿不同源);行掘穴生活的水管很发达。

头部不明显,只保留有口,口内亦无口腔及齿舌。身体腹面有一侧扁形如斧状的足。外套膜发达呈两片状,由身体背部悬垂下来,并与内脏囊之间构成宽阔的外套腔,外套腔内有一对或两对鳃,瓣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食物及气体交换。铰合齿少,有前、后闭壳肌各1个,两者大小接近。鳃的构造复杂,鳃丝间和鳃瓣间有血管相连。外套膜通常有1-3个愈着点。在水流的出入孔处形成水管。其红管肥硕多肉,是著名高档经济贝类。

栖息环境

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北部及加拿大太平洋沿海,穴居于海底,为海洋底栖动物,在水底的泥沙中营穴居生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3-23℃,盐度为27‰-32‰,栖息底质以沙泥为主,水深3-18米,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有关,一般为50-80米。象拔蚌苗种在壳长5-10厘米时潜沙能力很强,一般潜入只需5分钟;壳长15厘米以上即失去匍匐与潜沙能力,终生营穴居生活,不再移动。

生活习性

太平洋潜泥蛤在泥沙中穴居,生活在较深层的水中,属于深度穴居的软体动物。它们的足变成斧状。其穴道内有粘液围绕,以减少沉积物的污染,具有水管,壳及足都延长成长圆形。它们的运动是由足部肌肉的收缩以及体内血压的改变而进行。首先由足部的伸足肌伸缩而使足延伸、并伸出壳外,同时闭壳肌收缩使两壳紧闭,存在于外套腔中的水随闭壳动作而排出,闭壳后体内压力增加,使内脏中血液流入到足血窦中引起足的膨胀而使足像锚状插入泥沙中,然后成对的前、后缩足肌收缩,拖动壳及身体向下移动,从而潜入更深层的泥沙中。壳面具有嵴及刻痕等,它们能增加牵引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的在泥沙中移动,可潜入泥沙中深达一米多。

双壳纲动物的取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沉积取食(depositfeeding);另一种是过滤取食(filterfeeding),这两种取食方式都与鳃的结构与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过滤取食的种类。属于海螂目的太平洋潜泥蛤是沉积取食(depositfeeding),它们是从原鳃类发展起来的一支,为隔鳃类(Septibranchia),它的鳃已经退化,在鳃的部位形成了一对穿孔的肌肉质隔板(muscularsepta)。由于肌肉的收缩使隔板上下运动使水由入水孔进入外套腔经隔板孔进入鳃上腔最后经出水孔流出。小型的甲壳类、多毛类等动物随水流进入外套腔,再经过垂唇将食物送入口中,隔鳃类属于肉食性或腐食种类。

二手挖掘机    手机版    网站地图    QQ号:20198030